李彦宏:影响人类未来 10-40 年的重大变革
编者按:12 月 2 日,由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撰写的新书《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 10 - 40 年的重大变革》正式发布。
在书中,李彦宏将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相结合,以全方位分析并阐述了智能交通建设的「中国模式」。书中基于对前沿智能技术的掌握,和百度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领域的不断探索实践,系统性提出中国智能交通领域六大创新理念和模式,即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自适应的智能信控系统、L4 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突破、MaaS 出行即服务模式,地图 ETA 通行时间智能预估和预约出行。
书中不仅阐释了技术与交通行业融合应用,还分析了 30 个代表性城市案例,为交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现实参考和方向指引。
本文摘选自该书自序《从交通安全说开去》,经授权刊发。
2015 年 9 月 24 日,李书福带着吉利的管理团队大约 40 人来访百度。那时候,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才开始两年,但外界已经有不少报道了。
李书福听了我们的介绍之后说,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好,但不是车厂最需要的。如果我们的技术能让汽车的安全性有明显的提升,吉利一定愿意买单。
这件事在我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从此开始关注交通安全问题。
不注意不知道,一注意吓一跳。
每天都有各地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消息,根据国际公路安全协会(Association for Safe Inter-national Road Travel,ASIRT)发布的数据,每年约有 135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见图 0—1),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 24 秒就有 1 个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
另外,每年还有 2000 万—5000 万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其中印度死亡人数最多,2019 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 15 万人。
在中国,酒驾、醉驾是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
2010 年 8 月 23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定为犯罪。
根据 2021 年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给全国人大审议的工作报告,2020 年全国法院审结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案件 28.9 万件,高居刑事案件第一位,远超排名第二的盗窃罪。
2020 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大家出门少了,危险驾驶行为也相应地变少了。
同口径的 2019 年,中国危险驾驶罪案件 31.9 万件,在刑事案件中占比为 24.6%(见图 0—2)。
这表明,大约 4 件一审刑事案件中就有 1 件是危险驾驶罪。而且危险驾驶罪及涉及酒后危险驾驶罪的数量,都是逐年增加的,数字触目惊心(见图 0—3)。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
交通事故给每一个受伤害者、死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悲痛,同时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惊人的——这些损失包括误工费用、医疗费用、法律诉讼费用、应急救助费用、保险费用、财产损失等。
国际公路安全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事故可能使各国损失其 GDP 的 2%-8%。
交通对气候的影响,是另一个全球关切的重大议题。交通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 510 亿吨的 16%(见表 0—1),在全球实现零碳排放目标过程中,交通运输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中国全国总排放量的近 9%。
交通运输部门的排放中,道路交通排放占绝大多数,占比超过 80%。是减排的重要发力点。
2021 年 6 月,百度也正式公布了「碳中和」发展路线图,计划在 2030 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碳中和」,并确立了「数据中心、 办公楼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应链」六大具体路径。
通过智能交通「构建全链条减碳技术」路径,助力全国道路交通碳排放量减少。这几年,我从关注自动驾驶解决安全问题开始,一点一点深入,也一点一点放大关注的尺度——关注人类司机危险驾驶的问题,以及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问题。
同时,我也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从 2016 年开始每年都提交自动驾驶、智能交 通相关的提案。
2021 年全国两会,我提交的一份提案是《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目标》。
我认为,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统一。
2021 年 8 月 24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函,正式回复了这个提案——「将加快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明确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系统的任务目标;将继续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发展战略,加大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营造良好的网联化发展环境。」
事实上,随着我对交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深,看待自动驾驶的维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百度的发展方向也从自动驾驶,逐渐延伸到车路协同、智能交通、数字城市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实践,也踩过很多的坑。
但是,我越来越确定以下的事情:
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大约 94%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包括上面讲过的酒驾等危险驾驶行为。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些。
而随着无人驾驶进一步成熟,「聪明的车」、「智能的路」、车路协同、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等,都会让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无论是骑自行车的人、骑摩托车的人,还是步行的人,出行都更加安全。
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解决拥堵问题。
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20 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如果你是北京的「打工人」,每天平均通勤时间将近 47 分钟,高峰期交通平均时 速只有大约 27 公里。
据分析,在北京每一天单程通勤时间超过 60 分钟的达到 150 万人左右。
北京、南昌、长春、兰州、贵阳、 杭州、成都等城市先后实施尾号限行;
北京、贵阳、上海、广 州、天津、杭州还通过推行「限购」政策,力图解决拥堵问题(见表 0—2、表 0—3)。
解决拥堵问题只能靠「限购」「限行」吗?我认为,可以通过 智能交通更好地解决。
通过测算,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将能够提升 15%—30%的通行效率,5 年之内,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10 年之内,靠交通效率的提升,基本上 拥堵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通行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空气污染的水平,帮助碳达峰和碳中和惠及每一个有出行需求的人。
当前,拥堵、停车效率低、不合理的出行结构等交通问题,都在加剧城市的碳排放,让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建设高等级智能道路,大力发展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构建安全、便捷、高效、低碳的智能化出行服务体系等,可以让我们的城市更绿色。
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并不依赖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相反地,它要长期面对行人、有人车、无人车等各种道路上的目标混杂移动的局面。
因此,要综合考虑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根据全量实时的数据,作出最佳的调度。
比如,用全量实时的数据来感知交通实际情况:城市每一辆车所在具体位置、每一个红绿灯路口有多少辆车、这些车移动的方向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全局调整,可以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运营效率。
一个智能交通系统,需要有一个专属的运营商,运营商的职责就是不断优化这个系统,不断提升交通的效率和可靠性。
这就像电信运营商,通过不断升级网络,优化手机通信效率一样。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智能交通是未来数字城市运营的缩影。
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将给交通、城市甚至经济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和深远的影响。
广州市黄埔区采用了百度 Apollo 的 ACE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在城区 6 条主干道实施了动态绿波的控制策略,每条道路平均行程 时间下降了 25%,平均遇红灯停车次数由 3—4 次下降为 0—1 次,其中核心干道开泰大道东往西方向实现了一路绿灯通过 12 个路口。
广州市黄埔区通过建设「智慧路」,让开车的市民一路绿灯通行,不再依赖「好运气」。
涉足自动驾驶、智能交通这些年,我到过全国很多城市,感受到交通的点滴变化。
小到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优化,大到搭建城市交通 AI 引擎;从公交到地铁,从公路到港口,交通各行业、各领域都在开展智能化尝试,局部的效率改善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经济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一时畅通的路段很快就变得拥堵不堪,以至于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会用交通拥堵的程度来证明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
从全球来看,波士顿咨询一份报告预测,到 2030 年将有超过 7.5 亿人口居住在超大城市中(拥有至少 1000 万居民的大都市)。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的数据显示,全球汽车数量将从 2019 年的 11 亿辆攀升到 2040 年的 20 亿辆。
从中国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超过 1000 万人的城市共有 18 个,其中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四市常住人口已超过 2000 万人。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中国私家车保有量超过 200 万辆的城市有 33 个。
2021 年第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同比增长 67.31%,创同期历史新高,我国汽车保有量达 2.87 亿辆。
越来越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汽车、越来越多的人口,让交通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前所未有的严峻。
这也是本书出版的初衷,为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碳排放等问题,寻找最优解,让我们每个人的出行变得安全、高效、经济和绿色。
交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每一天,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民生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加上一个有为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终于可以让交通真正地智能起来,每每想到这个可能性都让我兴奋不已。
当然,我清楚地知道,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大多数地方的数字化还未完成:
信号灯还是设计给人看的,而不是给机器看的;摄像头的数据还不能实时处理;交通规则还没有为无人驾 驶做过什么改变。
我也知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可能涉及很多部门,实施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亲历了过去两年智能交通在一些城市特定区域的实践,看到技术给当地普通人的出行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我对未来充满 了信心、充满了期待。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 10-40 年的重大变革》将为我们呈现,一个安全、畅通、低碳的交通网络,一个自由、个性化、不断 学习和进化的移动生活空间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汽车之心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去登录
相关评论(共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