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

获取验证码

注册、登录代表你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

激光雷达升温记:高阶智能驾驶背后的“热”市场

安富建 2024-04-08 10:36:00 18233

作者安富建

编辑叶方

「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还是纯视觉方案」?

这场关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争议,一度在车圈掀起巨大波澜,「抛弃激光雷达」的呼声不绝于耳。

到了今年,激光雷达行业呈现出回暖趋势。

激光雷达是隐形的安全气囊」逐渐形成共识,正在吹散过去的阴霾,引领智驾行业走向新的狂飙之路。

今年 3 月,禾赛与速腾聚创相继披露了 2023 年度财报,数据亮眼,激光雷达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明显。

过去两年,通过与新势力车企的紧密合作,速腾聚创、禾赛和图达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新的竞争者正在崭露头角,冲破市场格局。

3 月 29 日,北醒宣布获得广汽激光雷达定点,并与广汽零部件达成量产合作。此次北醒与头部车企的携手合作,意味着其量产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跻身重要参与者之列——这也成为新兴玩家确立行业地位的标志。

「激光雷达市场正步入货真价实的阶段,即产品的实际效能和性价比成为竞争关键。对于想上桌的玩家来说,拥有实际产品、获得市场定点并具备量产能力,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北醒创始人、CEO 李远表示。

从行业视角看,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北醒还能赢得头部车企的定点合作,足见其实力不容小觑。这也为行业的其他后来者树立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01

与顶尖车企合作,

共享自动驾驶发展红利

今年 3 月,激光雷达行业的利好消息接二连三。

3 月 29 日,北醒在宣布拿下广汽激光雷达定点后,成为少有的在乘用车(广汽)和运营车(滴滴自动驾驶)两大市场均有深耕的激光雷达公司。

在此之前,大疆车载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惯导三目及激光雷达总成」的方案,据悉,「激目」的整体成本不会超过目前一颗激光雷达的成本,预计在 2025~2026 年量产。

而亿咖通则发布了两款激光雷达产品,其中一款是 192 线的长距激光雷达,BOM 成本可以降到 200 美元(约 1440 元)。据悉,这款激光雷达将在今年年底实现量产上车。

从新入局者类型看,可以分为两派:

一是新型 Tier1。华为,大疆车载以智驾新型 Tier1 身份,打入激光雷达市场。

大疆车载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拿出量产低成本智驾方案并供应第三方的国产公司」。巨头华为的加入,或成为今年激光雷达行业的最大变数,搅乱了外界印象中的速腾、禾赛和图达通「御三家」格局。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今年 1~2 月:

  • 速腾聚创以 73986 台的装机量和 55.3% 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 华为强势插入,以 2.2 万装机量、16.5% 的市占率排在第二。

  • 图达通和禾赛也紧随其后,分别以 1.9 万台和 1.7 万台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和第四。

新的销量排名不仅展示了行业的竞争态势,一定程度上为 2024 年激光雷达市场格局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二是背靠头部车企的激光雷达玩家

回顾激光雷达过去三年的发展历程,与领先的新势力车企紧密合作,共享发展红利,已成为激光雷达公司提升市场份额的主要策略。这也是速腾聚创、禾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企业崛起的关键。

新兴的竞争者仍沿着这一成长路径——北醒,正在崭露头角。

北醒在广州深耕,背后有广汽的加持。

2023 年初,北醒和捷普联手,把行业首款 256 线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落户广州。

如今,这条生产线已经开工,意味着目前行业最高线数的可量产车规激光雷达迎来了量产落地。据汽车之心了解,这条专为量产 256 线激光雷达打造的生产线,具备年产超过 30 万台的生产能力。

在汽车之心看来,与广汽这样的汽车巨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代表了国内顶尖车企对北醒创新和量产能力的认可,也证明了北醒 AD2 车载激光雷达平台产品的性能优势。

此外,比亚迪也传出自研激光雷达的消息,正在对外大量招聘激光雷达技术研发工程师。

竞争者的集中加入,说明激光雷达行业正处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崛起,虽然「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展现出明显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车企没有生存空间,小米汽车的闪亮登场就是明证。

具体到激光雷达行业也是如此。任何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和优秀制造能力的激光雷达企业,都有机会在市场内占得一席,并跻身行业领先者之列。

02

激光雷达真正的降本良药,

是架构优化

2023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激光雷达装机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与前一年相比猛增了 370%,达到了 74 万台。

速腾聚创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为了实现盈利,公司需要在一年内销售出 120 万台激光雷达。速腾聚创对今年设定了一个相对乐观的目标,即销售约 100 万台激光雷达,同时留有一定的市场调整空间,大约有 20% 的浮动。

禾赛也对未来几年的出货量和盈利能力持积极态度,预计到 2025 年其激光雷达的累计出货量将达到 200 万台。按照禾赛的计划,2024 年的销量目标是 60 万台,2025 年预计将超过 100 万台

这意味着接下来激光雷达市场将持续升温,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但增长的另一面——降成本,依然是激光雷达行业的主线叙事

速腾聚创的 ADAS 应用产品平均单价,从 2021 年约 1 万元下降至 2022 年约 4300 元,2023 年再下探至约 3200 元。

价格压力持续传导,业内传出的一些「地板价」让人咋舌。

今年春节后,汽车之心听闻某新兴车企要求激光雷达供应商将产品价格控制在 1500 元以下。而在比亚迪的商务年会上,王传福更是放话,表示有能力将激光雷达的价格做到 900 元。

这预示着激光雷达市场的竞争,或将进入「以量换价」的新竞争阶段。

但对激光雷达公司而言,降本是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问题——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性能和品质,又能实现盈利?

一般来说,技术架构优化、供应链升级以及大规模量产摊销成本被视为是激光雷达三种降本的方式。

在北醒看来,激光雷达真正的降本良药,是通过激光雷达架构的优化,让性能与成本解耦。

对此,北醒推出了「应龙」平台,其激光雷达技术架构所使用的发射器数量,仅为 1D 扫描架构的 1/32,接收器数量仅为 1/8,模组数量极大降低。同时,技术架构所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可有效缩短生产校准时间,且工艺简单可保证更高良率,促进规模化生产。

北醒激光雷达量产生产线(广州日报 吴子良 拍摄)

在供应链方面,北醒与捷普合作打造的全球首条量产 256 线车规激光雷达的生产线,是一条数字化管控的高度自动化产线,可以实现最大 100 多道激光雷达核心环节工序的自动化生产,满足多型号高精度激光雷达量产需求。

据公开消息显示,在激光雷达成本构成方面,直接零部件成本占到约 50~60% 左右,同时有约 20% 的人工调试成本,其他为制造费用。

通过全自动先进的生产制造实现规模化,北醒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生产能力,以保证激光雷达的快速交付,降低调试和制造成本。

03

性能更胜一筹,

激光雷达是更安全的代名词

如果说 2023 年标志着智能驾驶产品从高速 NOA 向城市 NOA 的重大转变,那么 2024 年可能是中国智能驾驶发展的临界点。

在这一变革中,激光雷达不仅成为推动城市 NOA 普及的关键传感器,还将是其直接受益者。

今年,华为、小鹏、理想、极越等品牌已明确表态,力争实现城市 NOA 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同时,蔚来、智己、极氪、腾势、仰望以及长城等车企品牌也在积极筹划,计划在今年推出具备城市 NOA 功能的车型。

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配置趋势逐渐明朗。

在 25 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车企普遍选择将激光雷达作为标准配置,提升高速 NOA 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同时加快城市 NOA 的开城步伐。

在 15 至 25 万元的区间,激光雷达则多以可选配置的形式出现,降低消费者体验城市 NOA 功能的门槛,使其更加亲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 3 月,零跑 C10 将配置激光雷达的车型,打到了 16 万元的价格区间,大幅拉低了搭载激光雷达车型的入门价格。

这种定价策略的共识,反映了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激光雷达重要性的认可。

不过,当前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 L2/L2+ 自动驾驶,整体性能偏低。尤其是针对远距离小目标等特殊场景探测,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面向更高阶自动驾驶的需求上,激光雷达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这种提升体现在激光雷达的线束上——即线束越多分辨率就越高,激光点云密度就越大,激光雷达对目标物的探测识别也就越清晰,从而帮助自动驾驶系统获得更精确的探测结果。

李远曾对汽车之心举过一个例子,「对 200 米开外的小孩或者远距离的锥桶,基本上只有 512 线激光雷达才能够把人或物体的基本情况勾勒出来。这样自动驾驶车辆至少可以提前 2-3 秒钟准备。这个『生死 2 秒钟』就是我们的价值。」

换句话说,性能更胜一筹的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是在「安全」上。

2022 年 12 月,北醒亮相了首款 512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 AD2,展现了其在技术上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到今年,北醒量产的 256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 AD2-S,搭载了二维高精度扫描系统和 905 阵列化收发技术,可以实现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清晰的分辨率。在 10% 反射率条件下,能够探测至 200 米,拥有 0.1°的高角分辨率和超过 2M 的点频,其性能在当前量产激光雷达中位居前列。

另外,北醒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推出的「北曜 Beta」,专为 Robotaxi 场景设计,拥有 512 线的超高分辨率,是市场上首款达到 2K 图像级精度的激光雷达。

显然,北醒推出的 AD2-S 与「北曜 Beta」两款产品,为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随着与广汽、滴滴自动驾驶先后达成量产合作,北醒即将迎来一个充满机遇的高速发展阶段。

04

更智能、更安全的

智能汽车时代正加速到来

从航空航天领域的月球激光测距,到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激光雷达,激光测绘技术从高处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如今,15 万级新能源汽车能用上激光雷达的智驾产品,与普通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那么近,又那么远。既可以「上天」,又可以「上车」,这正是激光雷达产品的独特之处。

在这一领域,北醒拥有着显著的双重基因:既能够生产车载激光雷达,又具备航空器用激光雷达的研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醒的航空器用激光雷达产品在今年 2 月底通过了多项 DO-160G 航空机载设备环境标准测试,这标志着北醒成为全球首个参与 DO-160G 认证的激光雷达公司,这足以证明北醒在激光雷达行业中的技术实力。

事实上,北醒并非激光雷达行业的新手。

自 2015 年成立以来,北醒的业务已遍布全球 90 个国家和地区,在智能交通(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民航、航运)智能工业传感领域表现出色。

如今,北醒各型号的激光雷达累计出货量超 100 万台,且自 2020 年起便已实现盈利。

毫无疑问,北醒向行业展示了持续稳健的经营能力。

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北醒更是深耕多年。

早在 2018 年,北醒推出了角龙(Horn)平台,凭借独特的收发模组和 2D 扫描系统,提供了高清长距探测、快速定制及动态调整等强大功能。

如今的应龙(Ying)平台,更是在继承前代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产品性能的升级迭代。

从航空航天到智能汽车,北醒的产品不仅跨越了技术领域,更连接了人们的未来出行生活。

获得广汽激光雷达定点,并与广汽零部件达成量产合作协议,对北醒而言仅仅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从北醒的成长轨迹看,我们不难发现北醒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被证明降低事故率及人身伤亡,在用户逐渐形成「安装激光雷达等同于更安全」的认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将激光雷达作为标配,从而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而这一切,不仅为北醒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更智能、更安全的智能汽车时代正加速到来。

本文为汽车之心原创文章,作者:安富建,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相关评论(共0条)

Copyright ©2019-2025 深圳市卡尔之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51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