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芯片市场第一的联发科,用顶级 AI 飙车技
作者|赵悦鹏
先进制程工艺芯片,不再是消费级电子产品的专属。
4 月 26 日,联发科带来了天玑汽车平台 3 颗座舱芯片的首发亮相——3nm 制程的 CT-X1、4nm 制程的 CT-Y1 和 CT-Y0。
毫无疑问,这代表了当下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座舱芯片」。
在智能手机领域,联发科是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第一,领先地位已稳居三年有余。
天玑 9000 证明了联发科冲击高端芯片市场的能力。天玑 9200、9300 成为联发科站稳高端旗舰智能手机芯片的扛鼎之作。
如何将智能手机的成就复刻到智能汽车上?
全球芯片厂商都在「各显身手,争相创新」,除了智能驾驶外,智能座舱也成为他们竞逐的下一个战场。
这一次 3nm 和 4nm 座舱芯片的亮相,联发科有望打破过去高通在座舱芯片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为更多汽车品牌带来多样化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01
3nm 制程的 CT-X1,
如何成为全球最强座舱芯片
2023 年上海车展期间,联发科推出了全新天玑汽车平台,包含座舱平台、联接平台、驾驶平台、关键组件四部分。
当时,联发科技资深副总经理、运算联通元宇宙事业群总经理游人杰提到:「座舱平台将采用旗舰 3nm 制程芯片。」
时隔一年,在今年的北京车展期间,联发科祭出了「大杀器」——3nm 制程的座舱芯片:CT-X1。
2023 年 9 月,苹果发布 A17 Pro 芯片,成为消费电子领域首款 3 nm 芯片。
这一次,联发科 CT-X1 芯片,首次实现了与主流消费级芯片制程的同步,这标志着车用芯片在工艺与技术上已迎头赶上手机芯片的水平。
如今,CT-X1 的亮相,意味着先进的 3nm 制程工艺将很快进入汽车领域。
相较于目前汽车座舱芯片最先进的 5nm 制程,联发科 CT-X1 无疑处于座舱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虽然 CT-X1 没有直接公布算力,但从现场展示的另一颗 4nm 制程车规级芯片 CT-Y1(定位是次旗舰)的表现看,实测安兔免车机版跑分超过 107 万,直接战平目前高通的旗舰座舱芯片 8295。
联发科技副总经理车用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张豫台表示,3nm 工艺打造的 CT-X1,算力比去年年底市场上最高的旗舰级的芯片提升 3 成以上。
据汽车之心了解,联发科天玑汽车座舱平台新品已经被国内 6 家头部车企采用。
除了领先的制程外,这颗芯片的另一个亮点是支持端侧生成式 AI 技术。
目前市面上最强的骁龙 8295 芯片,最多只能支持 30 亿参数的 AI 语言大模型。
而采用 3nm 制程的 CT-X1,可以支持 130 亿参数的 Al 大语言模型,大幅提升了端侧生成式 AI 技术的应用潜力。
这使得 CT-X1 可以在车内运行多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LLMs)和 Al 绘图功能(StableDiffusion)。
此外,这颗芯片还支持基于 3D 图形界面的车载语音助手、丰富的多屏互动与显示技术,驾驶警觉性监测等先进的 Al 安全和娱乐应用。
毫无疑问,在生成式 AI 领域,联发科 CT-X1 有望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智能座舱体验。
随着 CT-X1 的量产上车,联发科在座舱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将更加稳固,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有竞争对手。
02
3nm 旗舰座舱芯片,
有哪些核心优势?
汽车领域最热门的一个词是「生成式 AI」。
眼下,AI 技术多数应用在智能座舱,通过车内语音助手,形成具备出行场景对话式交互、逻辑推理、知识问答等能力,通过流畅的「人车对话」,让车机理解用户的指令与需要并作出反应,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AI+汽车」中较为主流且普遍的应用形式,如百度的生成式对话产品——文心一言,目前已有极越、长安、吉利、岚图、一汽红旗、长城等多家车企接入。
联发科技副总经理、车用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张豫台表示,生成式 AI 在端侧(即在设备上)的应用对于人机交互至关重要,因为云端处理存在延迟,影响用户体验。特别是在语音助手和智能理解方面,端侧 AI 能够提供更快速的响应。
因此,只有在车端搭载高性能、低功耗大算力芯片,才能帮助智能座舱快速实现 AI 功能和应用。而支持大语言模型(LLM)和 AI 绘图功能(Stable Diffusion),是联发科 CT-X1 芯片的核心优势之一。
在车企最为关注的降本方面,联发科也做了诸多工作。
一是硬件的高整合度带来非常明显的降本。
比如在 3 纳米芯片或 4 纳米芯片上,联发科可以做到 19 合一的功能,即通过内建调制解调器、5G T-BOX、双频 Wi-Fi、蓝牙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还可内建旗舰级的 HDR ISP 影像处理器等等,通过高整合度的集成,帮助车厂大幅度降低硬件成本。
二是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只需行业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
联发科技天玑汽车联接平台副总经理 Weizhi Yu 透露,开发周期可以缩短只需要友商的 50% 甚至更短的时间,能大幅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三是系统性能优化。
联发科提前预埋了轻量化的硬件在芯片中,以支持更大的参数,降低内存带宽和容量需求,从而在生成式 AI 方面实现成本的降低。比如联发科的 4 纳米芯片或 3 纳米芯片可以支持 70 亿-130 亿参数的大模型。进行 AI 运算所需内存的容量在生成式 AI 可以比原本降低 60%。
四是通过软硬件优化,实现了在同样功能下只需更少的外围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车机系统方面,联发科搭建了优秀的软件基础,使得在 CPU、GPU 和 AI 方面实现大幅度的成本降低。例如,只需使用一颗芯片就可以达到友商使用两颗芯片的效果,从而节省成本。
AI 浪潮之下,车企「大模型」技术军备竞赛已经打响。
今年 2 月,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在开工信中表示「AI 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分水岭,没有 AI 的只是出行工具,具备 AI 的才是智能伙伴」。
理想汽车 CEO 李想就「苹果放弃造车」在微博发声:「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在 3 月 28 日小米 SU7 发布会上,小米董事长兼 CEO 雷军就强调了 AI 对小米汽车的重要性。他表示,在 OS、AI、机器人的技术赋能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生态互联将是小米汽车的三大技术高点。
在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众多车企掌门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他们深知 AI 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
这一趋势同时也揭示了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算力已然成为智能化时代的坚实基石,而芯片则是这场技术革命中的关键支柱。
想象一下,智能座舱就像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驾驶舱,它的大脑就是那颗至关重要的芯片。这颗「大脑」不仅要处理海量的数据,还要驱动 AI 大模型来实现各种先进功能。
在这里,算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智能座舱的反应速度和智能化水平,而芯片则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物理载体。
如果没有强大算力的高性能芯片,就无法支撑起 AI 大模型在智能座舱中的流畅运行。
对于在智能座舱上的应用场景,联发科 CT-X1 预留了充足性能和算力,相比 2023 年年度旗舰座舱芯片骁龙 8295,算力还要提升 30%,可以支持大模型、生成式 AI 、车载娱乐(影院级视频画质、环绕立体声音效、AI 降噪等)在汽车端的各种丰富应用。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人机交互、驾乘体验、车载娱乐服务以及生产力优势方面,作为一款车用芯片,联发科 CT-X1 为新一代智能座舱提供了最优解。
03
「AI+汽车」深度融合,
联发科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高通一直占据着领先地位。
自 2022 年开始,中国市场推出的主流新车的座舱域控制器几乎由高通平台垄断,目前高通已经是上车规模最大的单一座舱域控计算平台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智能座舱已成为芯片巨头们争相角逐的新战场。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2023 年 5 月,联发科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与英伟达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完整的 AI 智能座舱方案。
这一战略联盟将联发科在先进 SOC 设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优势与英伟达在 AI、云计算、图形技术和软件生态方面的专长相融合,进一步增强联发科天玑汽车平台的性能,加速联发科在生成式 AI 的布局和发展。
联发科与英伟达在 AI 智能座舱领域的强强联合,更大的意义在于有望推动座舱芯片的高算力和 AI 体验,挑战高通的市场地位,塑造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联发科×英伟达」的合作模式,这预示着一场可能超越高通的新竞赛的开始。
另一方面,2023 年 4 月,联发科正式对外发布的天玑汽车平台(包括座舱平台、联接平台、驾驶平台、关键组件四大方向的解决方案)。
截至 2023 年底的数据,天玑汽车座舱平台的全球出货量已突破 2000 万套,预计到 2028 年,其全球市场累计营收将达到 30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联发科的 3nm 旗舰芯片和 4nm 次旗舰芯片,分别被国内超过 6 家头部车企采用。
短短一年时间,天玑汽车座舱平台向行业展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成绩,无疑是对天玑汽车平台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的最好认可。
在游人杰看来,联发科多年来积累的众多跨领域技术经验,能够很好地转化为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掌握先进制程技术的芯片设计公司,才能在未来由生成式 AI 引领的智能汽车领域中立足。」
先进的制程工艺和高算力、低功耗的特性,是车载芯片重要的发展方向,联发科发布的座舱芯片采用 3nm 工艺,这在目前的座舱芯片领域一骑绝尘。
从整个半导体行业来看,联发科是少数拥有所有无线连接技术的公司,包括领先的 Modem Al 技术、尖端 NTN 卫星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 5GModem 等最新前沿技术。
而座舱平台能够很好地发挥联发科在计算和多媒体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车企建立完整的生态体系,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的座舱体验。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联发科正以 AI 大模型为核心,推动汽车智能化的转型。
ChatGPT 和 Sora 等生成式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预示着 AI 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联发科与英伟达的合作,更是为「AI+汽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 AI 定义座舱时代的开启,汽车产业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一个全新的智能出行时代也即将开启。
我们有理由相信,联发科们的探索和努力,不仅将为自身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将为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汽车之心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去登录
相关评论(共0条)
查看更多评论